400-921-8830

在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现场,许多教育工作者与我们聊起传统音乐教学的 “痛点”:老师一堂课难以覆盖所有学生、备课要花大量时间、中西部偏远地区缺少专业师资……
作为深耕音乐教育数字化十余年的企业,金三惠始终相信技术要解决教育实际问题。今天,我们通过金三惠总经理李现峰的现场采访,带大家看看AI音乐课堂如何破解这些难题,让优质音乐教育跨越地域、惠及每一个孩子。

李现峰总经理:
我们一直相信,技术的价值在于“能否真正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”。AI音乐课堂的设计出发点,就是为了帮助老师减轻负担、提高课堂效率,提升课堂质量,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与创造性。
金三惠AI音乐课堂真正从教学实际出发,融合“AI教唱、AI编创、AI转谱、AI测评”等核心功能为支撑,构建起完整的智能教学生态。帮助老师减负增效,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、高效、有趣的学习体验。
我们认为,AI不是替代老师,而是为老师“赋能”。
AI测评能实时分析学生的音准、节奏、力度等多个维度,并通过数据可视化反馈,帮助老师精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。过去一堂课老师可能只能点评几个学生,现在借助金三惠数字音乐教学系统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被听见、被看见、被指导。
在AI编创中,学生只要输入旋律或歌词,AI就能自动生成多种风格伴奏。这意味着,孩子不只是学习音乐,而是参与创作。从“唱别人的歌”到“写自己的歌”,实现从学习到创造的跨越。
智能转谱把图片乐谱、PDF格式等乐谱一键转换为数字的电子谱,并且可以进行二次编辑,大大缩短老师备课时间,让老师从繁琐中解放出来,把更多时间花在启发和引导上。

图示:AI创编功能
李现峰总经理:
我们希望金三惠数字化教学系统成为真正融入课堂的“教学伙伴”。
在中小学阶段,帮助学校实现音乐课“开齐、开足、开好”。系统内置3000多首曲谱和丰富的教学资源,教师可以一键调用标准化课件,也可以按教学目标自定义内容。AI评测、AI伴奏、互动闯关等功能,让课堂从“被动听讲”变成“主动参与”,学生的兴趣被激发,课堂效率也显著提高。
在中高职与艺术院校,我们更多强调创作与表达。AI编创功能能让学生即兴生成伴奏、调整风格,让课堂从“技术练习”转向“艺术表达”。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练技能,而是在用AI探索音乐、理解艺术。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,也让教师成为创造力的引导者。

图示:AI伴奏功能
针对中西部薄弱校与城市学校的差异,公司在产品配置和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上有哪些适配策略?
李现峰总经理:
在产品配置上我们采取了“分层适配、普惠共享”的策略,提供全场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,涵盖了超过20种音乐教室配置和各类乐器,广泛适用于中小学、中高职、高专院校等不同教育场景。对中西部薄弱学校,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坚持“轻量化、普惠化”原则,通过数字化平台,弥补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问题,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了高质量的音乐教育。
二是我们联合多地教育局、教育研究培训院,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次音乐教师数字素养能力培训,比如海南、新疆、江苏启东、河北魏县等,也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支持,老师们通过音乐数字化能力培训,在数字认知、数字化能力、数字化工具的使用等方面,都有了很好的提升。
教育公平不是口号,而是一种责任。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让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真正“从城市走向乡村,从中心走向边缘”。
后续会侧重哪些方向深化 AI 与音乐教学的融合?在推动美育教育数字化覆盖上又有哪些规划?
李现峰总经理:
我们相信,AI与教育的结合才刚刚开始,未来五年会是音乐教育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阶段。
技术创新与教育融合方面,我们将继续推进AI算法与音乐教学内容、音乐课堂需求进行更深度的融合。我们将继续优化AI技术,让AI在课堂中更好地辅助教学,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,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。
在战略布局上,我们将继续贯彻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)》精神,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,我们希望把AI音乐课堂建设成中国音乐数字化的基础设施——像现在的智能黑板一样,成为音乐教育的“标配”。
目前,我们的AI音乐课堂已与北京地区的多位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合作,在多所中小学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探索。未来,我们将把这一模式推广到全国更多区域,让AI智能教学系统成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我们希望,用科技的理性与艺术的温度,一起推动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,让教育公平,从理想到现实。